从17世纪开始尼亚加拉瀑布地区已有人居住,最初是易洛魁原居民。 美国独立战争后,大批效忠英王的十三州殖民迁居至上加拿大,当中不少在尼亚加拉河西岸落户。 另一方面,随着尼亚加拉河东岸的地段独立成为美国,沿河东岸的陆路运输线亦归属美国,英方因此沿河西岸另建一条陆路运输线,以容许经水路运输的物资绕过尼亚加拉瀑布。 该运输线于1790年落成启用,北起昆士顿,南至奇帕瓦溪(Chippawa Creek)注入尼亚加拉河所在,而一个名为奇帕瓦的聚落亦在运输线南端形成。 1812年战争期间尼亚加拉河沿河聚落饱受蹂躏,但战后奇帕瓦迅速重建,并于1850年正式建制为村。 与此同时,另一个名为德勒蒙维尔(Drummondville)的聚落则在现时的缅街(Main Street)、伦迪里(Lundy's Lane)和渡船街(Ferry Street)的交界处形成,并于1831年建制。 首座跨越尼亚加拉河连接美加的桥梁于1848年开通,而大西方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则于1853年开通至此,并驳上该桥梁通往美国。 大桥之后改建成一座双层桥梁,并于1855年开通。 一个名为额尔金(Elgin)的村落则在大桥加方落脚点形成,再于1856年与位于其南方的克利夫顿小区合并成克利夫顿镇(Clifton)。 随着尼亚加拉瀑布地区的旅游业于19世纪逐渐兴旺起来,克利夫顿镇于1881年改称尼亚加拉瀑布镇,而德勒蒙维尔亦于翌年改称尼亚加拉瀑布村。 该两村镇于20世纪初合并,并于1903年6月12日正式建制为尼亚加拉瀑布城。 有见利用尼亚加拉瀑布水流作水力发电的潜质丰厚,当局在该带建造三座水电厂,该带因此得以享用廉宜的电费。 加上该带的交通配套良好并接近美国,令尼亚加拉瀑布城的制造业蓬勃发展。 尼亚加拉瀑布城于1963年与其邻近的史丹福乡(Township of Stamford)合并。 另一方面,安河政府于1970年将尼亚加拉瀑布城所在的威兰县与隔邻的林肯县合并成尼亚加拉区,同时将奇帕瓦乡、威洛比乡(Willoughby Township)以及克罗兰乡(Crowland Township)一小部分并入尼亚加拉瀑布城。 尼亚加拉瀑布城面积
|
切换至手机版|尼亚加拉大瀑布地区中文门户网 NiagaraDIY.com
GMT+8, 2024-11-21 17:16 , Processed in 0.036086 second(s), 21 queries .
© www.niagaradi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