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Catharines 城市概况 圣凯瑟琳斯 (英语: St.Catharines), 当地华人旧译升卡顿, 是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尼亚加拉区的一座城市, 距离安大略湖与同省省会及最大城市多伦多相望, 往东距尼亚加拉河 (即美加边境) 19 公里。城市面积96平方公里, 为安大略省面积第六的城市。由于城市遍布公园, 所以得到 "花园城市" (The Garden City) 的官方昵称。圣凯瑟琳斯地处多伦多地区及美加边境要道, 并坐落威兰运河的北端, 制造业发达, 工业为其最重要的经济, 因此城市官方格言为 "工业与自由" (Industry and Liberality)。 据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 圣凯瑟琳斯市内有131,400 名居民, 是尼亚加拉区的最大城市。圣凯瑟琳斯的都会区则覆盖尼亚加拉区大部分地域, 2011年人口为392,184人。 St. Catharines 历史介绍 美国独立战争后,大批效忠英王的十三州殖民迁居至上加拿大,而圣凯瑟琳斯一带肥沃的农地令其成为移民的主要落脚点之一。 此处亦有一条溪涧,因离尼亚加拉河以西约12英里而称为十二英里溪(Twelve Mile Creek),而在此处形成的聚落亦顺带称为十二镇(The Twelve),并因溪流所在吸引商人在此设立锯木厂和磨坊。 此外,一个名为施普曼(Paul Shipman)的居民在镇内开设一间酒吧和驿站,该带亦开始称为施普曼角落(Shipman's Corners)。 1812年战争期间尼亚加拉河沿河聚落饱受蹂躏,但施普曼角落因相对远离美国边境而幸存,而战后大批沿河居民迁往施普曼角落重建,亦带旺该处的工业活动。 到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该处开始称为圣凯瑟琳斯:名称来源无从稽考,但有指是以当地商人罗拔·咸美顿(Robert Hamilton)的妻子凯瑟琳为名。 美国方面于19世纪初叶开始建造伊利运河,让水路交通来往伊利湖和大西洋。 为了抗衡伊利运河项目,尼亚加拉地区商人威廉·咸美顿·梅里特(William Hamilton Merritt)着手研究兴建运河贯穿尼亚加拉半岛的可行性;项目可同时可惠及梅里特在十二英里溪沿岸开设的磨坊。 梅里特得出项目可行的结论后便成立威兰运河公司,并于1824年11月24日动工兴建第一代威兰运河,于1829年11月29日落成,并于1833年改建。 随着运河开通,圣凯瑟琳斯成为尼亚加拉地区的工业中心,并于1845年建制为镇,于1854年扩大管辖范围,再于1862年成为林肯县的县治。 到了19世纪中期,大批美国黑奴透过地下铁路逃至英属北美,当中部分人在圣凯瑟琳斯落户。 地下铁路其中一名主要成员哈莉特·塔布曼更曾于1850年代以圣凯瑟琳斯作其营运基地。 随着第三代威兰运河于1871年动工,圣凯瑟琳斯人口节节上升,镇界亦再度对外扩展。 圣凯瑟琳斯并于1876年正式更改建制为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圣凯瑟琳斯对外延伸的情况更见显著,1950年代期间曾五度扩展市界,而梅里顿镇(Merritton)、达尔豪西港村(Port Dalhousie)和格兰瑟姆乡(Grantham)则于1961年并入圣凯瑟琳斯。 另一方面,安河政府于1970年将圣凯瑟琳斯所在的林肯县与隔邻的威兰县合并成尼亚加拉区,同时将十二英里溪西岸的一部分娄斯乡(Louth Township)并入圣凯瑟琳斯。 |
切换至手机版|尼亚加拉大瀑布地区中文门户网 NiagaraDIY.com
GMT+8, 2024-11-21 17:04 , Processed in 0.039775 second(s), 21 queries .
© www.niagaradi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