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关注爱奇艺的《乐队的夏天》,每周都期盼着周六的到来,作为一个乐队的粉丝,能看到自己的爱豆在荧幕上受到肯定与关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前两期节目中还没有出现他们的表演,这个乐队出道的定位是偶像乐队,就引发了网上的一些争议,作为粉丝我也是很着急啊!第三期节目播出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大家对于偶像和乐队的看法还是相当客观的,尤其是晓松老师的评价,让我肃然起敬,于是想跟大家聊聊晓松老师的苟且和远方。
有人说:“如果说高晓松外表的颜值来打分只有60分及格的话,那么他内心中那个无比浪漫的诗意世界的“颜值”就配得上120分。”
毫无疑问,高晓松骨子里是个充满浪漫主义的人。人们都知道他经常说的那句“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却不知道他如今“与岁月对望,所有人都老了。我数着日子和钱,等待永逝降临”。
当然如果从现在来看,高晓松正处在他人生中的“第二春”。身居阿里巴巴文化总监的高位,执掌阿里娱乐文化业全球布局,高晓松已经可以称得上把他的“门客”身份做到了宰相家中。他自己的《晓说》《晓松奇谈》系列节目辗转多家视频平台,成为了网络脱口秀类节目中的代表之作。脱离了家庭的重任,高晓松仿佛在他的事业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如鱼得水。毕竟在当今这个内容为王的自媒体时代,高晓松这样货真价实的才子真真可以称得上是一所金矿了。
但同他如今的上司马云一样,高晓松不是王健林式的鞠躬尽瘁的人物。现在的事业在他看来,是他继《同桌的你》一度成为“国歌”之后的又一个新的高峰,却不是他内心中真正渴望的归宿。
在如丧中他曾直率地说道:“我很幸运成长在一个精英辈出的年代,所以那会没人管自己叫精英。我现在生活在一个傻逼遍地的年代,并且有好多大傻逼管自己叫你妈逼的精英。我生活在这帮傻逼中间,我只能破口大笑。”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样的言论是年少无知者的狂妄,但对于早已到不惑之年名校毕业并已经组建过两次家庭的如今的高晓松来说,他是否还沉浸在不自知的偏见之中?如果现在说的是那个二十年前年少成名的他,少年得志的飘飘然使他失去了对这个世界正确的判断,那么早已度过了那个充满朋克精神岁月的他,如今还依然会坚持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吗?
也许有人说得对,高晓松从来不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他虽然紧跟潮流不时地在微博上晒“美照”,抱怨飞机上的空姐“骗”走了他的小龙虾。敢于自嘲使他在和他同龄的一代人中显得格外地“入世”,但他的内心始终留在了他的“冬季校园”中,不曾离开,朝我们这个世界走向一步。
在贴在高晓松身上的众多标签之中,“清华”是最闪亮的一个。作为这个圈子为数不多的顶级高材生,“高晓松”这个名字从一出现就与"清华"密不可分。作为清华的著名“肄业生”,高晓松也曾经同样是三句不离清华,并且完整地继承了对隔壁深厚的“厚黑”传统。但就他的内心而言,清华更像是家,而“厦大”,才是那个心目中真正的远方。
对于高晓松来说,两次婚姻,一次酒驾入狱,出狱后恢复形象,配合着当时的“酒驾令”成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宣传典范,后又在事业上一路高歌,从幕后的制作人一路走到了大银幕的最前端,代表“大文娱”出席阿里的万人年会,还通过《晓说》和《奇葩说》使自己独特而又动人的价值观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最近发现了一个特别优秀的听书软件,FanFan Fm,专为6000万海外华人打造,汇聚7500万海量音频资源,打造全新收听盛宴。没有恼人的广告,没有繁复的界面,只有用心的交互,简约的设计。里面有收录高晓松《晓说》的全部音频,对海外的你来说一键下载听书 非常合适。
最后,高晓松曾在《如丧》中这样问道:“人们为什么需要音乐?”。在高晓松看来,“人们年轻的时候是不需要音乐的,因为那本身就是音乐”。“而音乐的意义在于,在青春逝去后的几十年中陪伴你抚慰你心中的创伤”。幸运的是,音乐选择了高晓松,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生来就是为青春而活的,当他们的青春逝去的时候,便会在剩下的余生之中,找回曾经的自己。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
“你回来吧” “我不喜欢没有你的北京”
|